文|罗曾
7月18日,追觅科技向媒体回应了入局充电宝赛道一事,称充电宝业务目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。
此前,据蓝鲸新闻,有充电宝供应链人士透露,追觅目前正与其洽谈代工合作,产品已交付测试,顺利即量产,且采用更为安全稳定的固态电池技术。
该人士指出:“近期充电宝安全事件频发,引发行业重大调整,市场格局出现新机遇,这让不少大玩家都想进来分一杯羹。”因此,追觅此举,被视为行业洗牌窗口期的一次战略性开拓尝试。
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国和消费国,2024年市场规模达10.46亿美元,占全球市场的30%以上。但安全事件导致行业正经历剧烈震荡......
“您携带的充电宝暂不符合航空安全标准,不能登机。”2025年6月以来,这样的话语在全国各大机场安检口频频响起。在罗马仕、安克创新两大品牌因电芯安全问题启动超120万台充电宝召回后,民航局紧急出台禁令,无3C认证或属召回批次的产品一律禁入客舱。
风暴席卷整个行业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截至7月3日,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充电宝相关企业3C证书5269张,撤销343张,包括小米、绿联、倍思在内的主流品牌均受波及。与此同时,更为严苛的新国标也正在路上。
充电宝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在政策窗口期,行业洗牌带来的市场规模释放,恰为技术派企业打开突围通道。
而追觅科技选择入局,是其“技术复用”战略的延续,也是其自身多元化版图扩张的重要一步。
有报道指出,作为以高速数字马达立身的企业,追觅已构建覆盖智能算法、流体力学、精密制造及电池管理系统(BMS)等技术图谱。例如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与其清洁电器的BMS技术同源,而仿生机械臂技术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可迁移至充电宝模块化设计。这种“核心能力辐射”模式贯穿其多元化路径——从扫地机延伸至洗地机、吹风机、厨电产品,均依托同一技术底座。
然而,追觅的跨界版图远超技术复用范畴,从厨房到蓝天,其多元化布局展现出惊人广度,但也凸显战略方向的不确定性。
其中,公司机器人业务尤为曲折:2021年推出机器狗,2023年发布人形机器人,却在2024年撤下官网信息,同年8月转而成立110亿元机器人产业基金,2025年2月又重启机器人公司。
2025年3月,在AWE2025前夕,追觅科技更是官宣正式进入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大家电赛道以及智能厨电领域,加速布局全屋智能生态,并于次月豪掷40亿元打造智能大家电总部基地。此外,其触角还伸向教育科技(AI口语陪练)、造车(组建200人团队)、金融科技,甚至航空(CEO宣布造飞机并成立188人项目组)。
这种激进的多元化,实为市场压力下的“求生术”。
尽管2024年追觅以44.7%的零售量份额、41.7%的零售额份额,稳居中国线上市场3000元+价位段洗地机市场第一,且在高端扫地机领域保持优势,但隐忧仍现。
一方面,追觅存在主流市场短板,IDC报告显示,2024年追觅的全球扫地机销量市场份额仅8.0%,位列第五,不足石头科技(16.0%)的一半,低于Irobot(13.7%)、科沃斯(13.5%)、小米(9.7%);另一方面,品牌黑猫投诉量超5000条,约石头科技两倍,高端产品的高期待值放大口碑风险。此外,追觅核心业务所处的智能清洁行业,内卷竞争也正不断加剧。
然而,上述无边界的扩张,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战略布局是否过于分散的担忧。即便充电宝作为其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丹东股票配资,在政策监管趋严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追觅仍需证明其技术优势能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,并解决战略聚焦与资源分配的核心命题——当业务触角从厨房延伸到蓝天(乃至充电宝这样的移动能源领域),如何避免资源分散、确保核心能力聚焦,将成为其面临的最大考验。
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